中方对稀土引入追踪系统后,欧盟提出了一个无理要求配资知识服务网,对此,外交部回应斩钉截铁。那么,中方对稀土采取了怎样的管控措施?欧盟的表态又意味着什么?
近期,中国在稀土磁铁领域推出了一项新的措施,引发了全球广泛关注,据报道,中国已正式启动稀土磁铁行业的追踪系统。按照规定,生产商需要在线申报交易量、客户名称等信息,以便中方对其最终用途进行追踪。
要知道,稀土不是普通的矿产资源,它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、电动机、风力发电、导弹系统、夜视设备等关键领域。数据显示,中国稀土产量全球占比超过60%,而在稀土精炼环节,中国的全球份额更是高达92%。这也意味着,一旦中国实施出口限制,全球相关产业链都将感受到明显震动。
事实也印证了这一点,在中国公布稀土出口追踪系统后不久,欧盟方面也迅速表态。当地时间6月4日,欧盟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塞夫乔维奇在接受采访时明确指出,欧洲企业正在遭遇“极其不安”的局面。他在与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会谈时,直接提出了一个无理要求,那就是要求中方“尽快解决”对稀土出口的限制。为此配资知识服务网,欧盟还计划限制中企参与医疗器械招标,试图以此来作为威胁。
不过,这一指责忽视了三个基本事实:一方面,中国稀土出口管制是对美国单边关税政策的正当反制;另一方面,欧盟自身在经贸领域频频采取歧视性政策——在电动汽车领域,欧盟对中国车企征收额外关税。这种“严于律人,宽以待己”的做法,严重损害了中欧互信。
针对欧盟的指责和无理要求,中国外交部和商务部作出明确回应。在6月5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,发言人林剑强调:“中方出台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,符合国际通行做法,是非歧视性的,不针对特定国家。”
同一天,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在例行记者会上进一步说明:“中国政府依法依规对两用物项相关出口许可申请进行审查,对符合规定的申请,中方将予以批准,促进、便利合规贸易。”这些表态既体现了中国遵守国际规则的立场,也重申了维护自身正当权益的决心——中国始终敞开对话大门,但对话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、平等互利基础上。
事实上,当前欧美在稀土问题上的焦虑,源于自身战略误判,长期依赖中国供给,却忽视了全球稀土产能分布的现实。现在中国强化资源出口管理,目的是为了规范行业秩序,打击非法行为,同时保护国家利益,这种做法不仅合情合理,也完全符合国际规则。
正如外交部所说,中方实施出口管制,是出于安全和发展的需要,针对的是商品属性而非特定国家。欧盟若真有诚意解决问题,就应与中方加强沟通合作,而不是空喊所谓“公平参与”。管控资源、保障合规,本就是主权国家的权利,若一边要求中方开放市场,另一边限制中企招标参与,恐怕只会让人怀疑其目的不纯。
可以预见,中方势必还会进一步加强稀土资源的出口监管,从政策落地到打击走私,再到对许可流程的明确规定,中方的方向早已定下,不会因外部施压而动摇。未来一段时间配资知识服务网,全球稀土供应格局仍将处于紧张状态。中国在稳中求进地推进资源管控的同时,也向世界释放出清晰信号:合规可以便利,不合规就别想通行。欧盟若真想缓解危机,就应该放弃幻想,真正尊重对方主权和市场规律,否则,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。
热丰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